飄天文學 > 陛下的CEO >第225章 本末倒置
    臺灣島最早發現於三國,但直到唐朝纔開始陸續經營,明朝時期受到福建沿海貿易影響,逐漸有所起色,所以臺灣雖然在三國時期納入中國版圖,但是開發很少。

    一方面當年沒有殖民思想,二來受到傳統文化思想束縛,總覺得國內的月亮比國外圓,大天朝永遠是上邦,海外的東西就是次品。

    再者就是中國人自古奉行以和爲貴,對海外土著實行平等政策,在中原王朝眼中,但凡事有土著的地方就是一個番邦,雖然稱不上國,但土地屬於人家,去搶去殺有些說不過去。

    同時由於農耕時代的技術制約,尤其是通信和特定時期下科學技術和認知上的制約,對海外的開發經營,始終沒有納入過中原王朝的方略。

    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字典裏,沒有殖民思維,對土著及少數民族大都實行羈縻安撫政策,以文化感召爲主,對於那些個蠻不講理,還先動手的,當然也會採取武力手段。

    此外再就是中原王朝的生產力高,尤其是已經實現農業化和手工業化,生產力遠大於國內消耗,需要大量出口,再去燒殺搶掠,殖民土地,不僅不能解通過經商獲得收益,相反因爲海外燒殺搶掠,邦國人口減少,而導致外貿交易萎縮,進而帶來國內經濟問題,因此中國就不存在對外掠奪殖民的基礎。

    至於西方爲什麼要血腥殖民,根本問題在於西方沒有農業化,而是先工業化,再農業化。

    西方直到十七世紀中期,也就是明朝完蛋的節點,才從中國獲得了鐵犁技術,也就是說西方在清朝之前,基本上是不翻地的,但是他們在農業技術還停留在戰國前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工業化。

    所以歐洲農業的進步,還得感謝歐洲傳教士的功勞。

    直到十九世紀中期,確切的說是鴉片戰爭後,才從中國拿到了耬車技術,在歐洲註冊了專利,實現了規模化農業種植。

    而中國自漢朝開始,就已經實現耬車和高級犁具的規模化種植,雖然沒有實現規模化收割,但是鐮刀的改進基本滿足了廣種薄收的基礎。

    由於歐洲先工業化,後農業化,致使西方農業產出既無法養活自己,也無法養活海外殖民地,更無法足夠的原料工業化,所以只能去搶。

    如不是南美髮現了土豆、紅薯、玉米三大高產作物,很難想象二十一世紀,應該還在開展奴隸貿易。

    所以歐洲是先工業革命,後農業革命,而工業革命的基礎,是需要廣泛的基礎教育、技工羣體和社會行政配套,而這些人,都是農業脫產者。

    同時工業又需要大量消耗農業資源,這就導致沒有農業化的歐洲,就只能全世界掠奪土地與奴隸,彌補其本土農業產能低下的窘迫,必然要走上掠奪殖民屠殺的道路。

    而對外經營需要國力支撐,而沒有農業化而先工業化,意味着沒有足夠的物質和原料資源基礎支撐,而鋼鐵和槍子兒是不能用來喫,也不能繁育人口,所以要支撐畸形的擴張開發,只能是不斷奴役黑人,從全世界綁架人口。

    因此西方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都沒實現農業化,在此之前,沒有引入鐵犁的十七世紀之前,歐洲主糧小麥仍然是手工犁地和撒種,處於聽天由命的地步。還是美洲的高產紅薯、玉米、馬鈴薯這個補丁,續了歐洲人的命。

    試想讓十九世紀的清王朝社會與國家體制,管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中國,要養活十四億幾乎農業脫產的國人,清王朝豈不要完蛋,所以就只能去搶。

    因此中原王朝根本不存在血腥殖民掠奪的政策動能,同時也沒有文化基礎。相反同時期國內生產力發達,還需要外部市場。

    正如現今的中國一樣,國內生產力飆高,典型外向型經濟,需要外部市場,當此情況下,還要把國外市場人口全殺光,佔土地,那國內的盈餘產能怎麼辦,難道自己消化因此一定會帶來經濟危機。

    所以先先工業化後農業帶來另一個問題,爲了彌補十九世紀中頁前期的農業化和田間管理的缺失,就只能掠奪人口奴役,用人力堆積農業產能,以維持西方不斷增加的人口和工業需求。

    同時自然稟賦的缺乏,也迫使西方只能走血腥殖民的道路,因爲缺乏農業化和大量慾望產品,通過擴張獲取自然稟賦是必然結果。

    然後這種文化傳統持續至今,成爲西方文明嚴重的劣根性。

    看看荷蘭佔領臺灣就知,明明知道臺灣是有主之地,十六世紀就敢登島竊爲己有,滿世界搞滅絕性屠殺,也只有在西方字典裏有這種文化基因,用來套中國人,純粹是他們心虛的表現。陛下的ceo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