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五十三章 遠東考察團
    琦善此人,後世評價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在鴉片戰爭期間扮演了個投降派主力角色。但也有少數學者認爲,琦善在戰爭之初與道光帝奏對時,就非常瞭解歐洲戰艦與火器,是清國朝廷中第一個看清歐洲軍事力量遠勝清國的高級官員,所以他極力避戰,正是明知不可爲。

    琦善到達天津後,與義律在大沽口舉行會談中對英方所提要求含糊表示,“定能代申冤抑”,但前提是英軍“返棹南還,聽候辦理”。

    恰好此時英軍水土不服,疫病流行,英軍方面不得己表示同意將談判地點改到廣東,並即日起錨南返。琦善也於1840年底到達廣州,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撤職,接着開始準備與義律談判。

    琦善主政後,廣東對英事務徹底顛覆。

    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強廣東防務,同時將一切罪責歸咎林則徐;指責三江協副將陳連陞在磨刀洋之役向英軍開炮,欲斬之向英國人道歉;又撤散壯丁數千,導致水勇失業反而被英軍招撫僱傭;還撤去橫檔水中暗樁,數次會義律於虎門,使英軍得以探查水道,防務情報泄露;爲向英軍展現和談誠意,對炮臺守軍大加裁撤;凡有抓住內奸、販售鴉片的報告,都立即被呵斥,有探報英軍情報的,都被言辭拒絕,還自以爲是正經辦事。

    琦善到廣東後的情報,陸續從郭士立和鄒漢勳兩側匯聚到宋插處,再傳回萊茵。謝綰看到琦善這個德性,也是無語雖說他也不看好主戰派的盲目自大,但這種自廢武功式的“誠意”,豈不是連底牌都扔了在談判桌上裸奔

    1840年12月初,雙方開始和談。內容沒偏離歷史,無非是圍繞賠款割地展開。

    義律堅持要求償還煙價二千萬銀元,此處所謂銀元,爲“墨西哥鷹洋”,合一千四百萬兩庫平銀;另有割讓香港,開闢廈門、定海爲商埠等一系列要求;

    琦善僅同意賠償煙價五百萬銀元;拒絕割讓香港,反覆強調割地是“天朝從來未有之事,其勢斷不能行”,也不同意英軍暫屯香港,其他條件也不置可否。

    由於雙方條件差距太大,琦善既不敢答應,又不敢完全拒絕,只好採用“拖字訣”。

    有郭士立居中做翻譯,談判期間,謝綰拿到了完整的談判過程記錄與雙方要求。其他內容的並未引起他注意,倒是義律要求“二千萬銀元”讓他愣了好一會兒。

    好傢伙,一千四百萬兩銀子,四百萬英鎊,五千多萬馬克啊

    活生生四分之一萊茵聯邦全年財政收入

    謝綰自普法戰爭以來大小十數戰加起來的收益也沒到這個零頭,英國人居然用四千人就搶到這麼多錢,這生意可比賣鴉片利潤高多了。

    頭一次直面軍事壓榨落後國家的利益,讓謝綰眼睛都綠了。既然清國註定要跌這一跤,那肥水爲什麼要流外人田呢

    在這個時代生活了二十五年,讓他更深刻明白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清國固然值得同情,但希臘、荷蘭、甚至萊茵、德國自身,乃至普魯士、法國,誰沒有經歷過這種痛苦。謝綰從剛來這個時空的習慣性悲天憫人,到現在麻木不仁,既然人人有這一遭,那也就不必糾結了。

    如果這事發生在歐洲或者美洲,謝綰不會動妄念。但此事發生在他在遠東已經有相當深厚佈局的情況下,最最重要的,英國人這不是常理的戰爭所獲,根本就是藉着清國沒見過世面大搞訛詐。兩個騙子碰上同一個對象,還見面分一半呢,謝綰怎麼能容忍英國人喫獨食。

    但跟英國的協議已經約定了,萊茵在遠東不能插手英國人的軍事行動。這要怎麼撈一筆呢謝綰從白天想到晚上,再徹夜未眠想到早上。

    雖然沒想明白怎麼上下其手,但他還是想到了一件該做的事。

    天亮之後,他頂着熊貓眼到內閣和議會,對首相、議長等人說,

    “我要帶一個考察團,訪問亞丁和馬來半島殖民地。一來慰問當地駐軍,二來考察克拉地峽和當地物產。海外殖民地維護費用太高,我們需要儘快從中找到盈利的方式,否則議會不會同意我們在遠東的軍事行動。另外,第二艘全蒸汽戰艦也已經在建造中,我希望這次出行乘坐友誼號,檢驗蒸汽機接力補給的效果。”

    當時,達爾文早已完成了他的全球航行,加之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這種跨洲旅行的風險已經非常小。雖然歐亞的君主們沒有這樣跨洲旅行的先例,但總要有頭一個喫螃蟹的。

    內閣和議會經過討論,同意了謝綰的請求,讓他帶着科學、軍事、商務考察團足有三百餘人,乘坐以蒸汽戰艦“友誼號”爲旗艦,兩艘風帆護衛艦,共三艘戰艦,一千二百海軍士兵組成的艦隊,沿着里斯本加斯多夫島蘇伊士亞丁果阿普吉的路線展開考察。總行程一萬六千公里,預計旅行時間一個月。

    這既是歐洲元首第一次訪問亞洲,也是全蒸汽戰艦第一次跨洲航行。

    斟酌再三,出發前,他又與自己的裙帶商人們私下打了招呼,讓他們儘可能派船跟着艦隊,這次遠航運輸的貨物主要是火槍、火炮、彈藥,而謝綰可以以元首私人物品的理由,讓這些商船免檢、免稅。最後跟隨謝綰官方艦隊的商船有十艘,裝載約五千條“謝m1818”型步槍,五十門克虜伯32ciii型火炮。

    謝綰心裏明白,跟英國人硬搶是不可能的,不過要從英國人嘴裏奪食,沒有武器更是不行的。雖然沒想好這些武器怎麼用,但必須帶上,實在不行到時候賣給中南半島國家,甚至就地賣給荷蘭和葡萄牙人也行。

    在謝綰艦隊到達亞洲之前,清英雙方談判破裂,再次爆發大戰。

    1841年1月7日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英軍向虎門炮臺第一重門戶大角、沙角炮臺同時發起進攻與此同時,登陸部隊在穿鼻灣登陸。

    那個差點被琦善殺掉的副將陳連陞率子陳長鵬以六百兵對抗數千英軍,發地雷扛炮斃敵數百英軍,最終因孤軍無援,父子一同戰死。令人惋惜的是,“此次爬沙角後山之人,大半皆漢奸,或冒官兵號衣,或穿夷服。”都是琦善開除的原廣東水師士兵。

    在大角、沙角之戰,清守軍死傷七百餘人,兩處炮臺失守。隨後,英國海軍的復仇女神號、加略普號、“硫磺號”等五艘軍艦聯合向停泊在附近的清軍水師發起進攻,清軍戰船火力無法與英軍戰艦相抗衡,水師師船、拖船沉毀十一艘。

    戰鬥結束後,英國軍艦隨即抵近珠江口,對清朝保持軍事壓力。琦善被迫與義律在穿鼻洋商議草約,在割讓香港方面,表示願向道光皇帝“代爲懇請在尖沙嘴或香港地方擇一隅供英人寄居”。但義律不待琦善請示皇帝,便在1月20日單方面公佈穿鼻草約,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

    1841年1月23日,隨着穿鼻草約的簽訂,定海英軍陸續調往廣州。2月24日,英軍主動撤離舟山,撤往廣州一帶。伊里布釋放安突德等英俘十八名,2月27日,裕謙率兵進抵鎮海,派遣總兵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帶兵由鎮海進駐定海,重建防務。

    1月底,謝綰的艦隊抵達馬來半島的普吉。

    謝綰下船後,馬來殖民地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東印度公司高級官員悉數到場,與萊茵親善的暹羅地方貴族也被邀請。在迎接謝綰的人羣中,有一位矮小乾瘦,卻身着三品孔雀補服,胸垂朝珠,頭戴藍寶石單眼花翎的清國官員模樣的老人站在隊伍最前列,十分醒目。

    宋插在拜見謝綰後,生怕謝綰怠慢了這位老人,立即對他耳語道,

    “這位是伍秉鑑大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