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八十一章 變革的前夜
    身在波恩的謝綰從1847年初就開始高度關注普魯士的災情。這當然不是出於什麼同情心,而是被心底重燃的“德國統一”催動的投機心思。

    自從基民盟分治成爲基民盟和自民黨兩個組織之後,留在萊茵境內的自民黨徹底拋棄了民族主義黨綱,將德國統一視爲中西歐信仰自由主義的民衆的大聯合,是錦上添花而非必須追求,於是統一德國的理念成了一種點綴;

    至於萊茵社會,在引入東歐移民、向遠東、非洲的市場擴張過程中,萊茵人獲得了財富,改善了生活,加之謝綰不遺餘力的打壓民族主義,二十年的潛移默化使萊茵社會變得務實、反戰,從根子上放棄了民族主義。在這種環境中,德國統一也變成了一種關於統一市場的純經濟話題。

    隨着洪堡這批老德意志人去世,新的萊茵社會中萊茵人甚至在骨子裏覺得自己和其他德國人不太一樣自己是自由的、寬容的、富有的,更像英國人的德意志人,這使“德國統一”更加邊緣化。

    此時反倒是像謝綰這樣早期對德國統一不那麼感興趣的“過來人”,關注起這個話題來。

    當然,謝綰並不是因爲某種感性的理由來舊事重提,而是他深知德國統一有其自身的歷史必然性和實在價值至少統一的德國可以有一個四千萬人的完整市場、還有足夠的兵源和國力抗衡英國、法國、俄國同時他確實也有點因爲萊茵、德意志聯邦迅速工業化帶來的軍事力量增長而膨脹。

    在普魯士糧食危機逐漸惡化的期間,他密會了漢諾威國王奧古斯特一世與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含蓄的談了關於自己想趁普魯士陷入糧食危機和政治危機時,啓動統一進程的想法。

    此時的歐洲,對舊貴族來說是風雨飄搖。不管是自由主義者,還是工人運動,都在極力要求擴大權力。而這兩位國王恰好又是專制主義的信奉者,一直在試圖恢復專制權力,打壓議會,其國內此起彼伏的鬧事讓他們焦頭爛額。

    兩位國王當即就贊同謝綰的看法,此時將國內矛盾轉移到德意志統一上去,既推高了自己作爲國王的正統性,又疏導了國內的反對聲音,正是釋放壓力的好辦法。

    再者,德意志聯邦這十幾年發展迅速,兩位國王早把普魯士看成有點力氣的窮鬼鄰居,覺得給點錢就能把他召喚過來。

    於是在普魯士土豆革命爆發後不久,謝綰、奧古斯特一世、路德維一世三人推動一項關於“德意志統一聲明”在德意志聯邦議會通過,其主要內容就是宣稱德國統一是德意志聯邦不可推卸的神聖使命,德意志聯邦對所有大德意志地區的人民具有保護責任,敦促普魯士儘快展開與德意志聯邦的統一談判。

    剛剛彈壓土豆革命的威廉一世大怒,對他來說,這份聲明一點威脅都算不上,反而是巨大的侮辱。普魯士朝廷立即發表聲明,從頭到尾駁斥“德意志統一聲明”,稱這是“不自量力的挑釁”。

    以軍事立國的普魯士當然不會有什麼先禮後兵的邏輯,立即開始戰備,包括軍事動員、軍事訓練、軍事裝備和戰爭宣傳都陸續上馬。

    奧古斯特一世和路德維希一世被嚇了一跳。他們在這十幾年中也習慣了只是在國內跟自由派小打小鬧,真正面對普魯士的怒火時,有點腿肚子攥筋。

    尤其是從來沒親臨過戰爭的漢諾威國王奧古斯特一世,當即就想發表個聲明,婉轉的給普魯士道歉拉倒;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倒是稍微鎮定一些,但他也覺得還是讓步算了,跟威廉一世這種狠人較勁,“不值當的”。

    謝綰卻認爲威廉一世是外強中乾。

    “連柏林都缺糧,普魯士哪兒有軍糧出兵他們現在大搞備戰,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而且這個時候把資源調集到軍隊上,哪怕是做做樣子,也會進一步加劇國內經濟困難。我們就等等,這個聲明先不撤銷,這樣可以激勵普魯士的反對派動作,我們就看看他國內會不會有什麼動靜。”

    兩位國王聽聞也略微頷首,謝綰接着說,

    “到年底,如果他們的經濟困難解除了,我們再找個理由下臺階。如果他們的問題越來越越嚴重”

    謝綰做了個手掌下蓋的動作,三人在蠟燭下相視點頭。

    但謝綰沒想到,先亂起來的,是德意志聯邦。

    1847年9月12日,在巴登公國奧芬堡,近九百來自全德意志的知識分子公開集會,宣佈了象徵底層勞動者的十三項“巴登人民的需求”。

    文中要求撤銷前文所述的卡爾斯巴德法案以及一系列加強專制的法案,呼籲一系列自由權利,取消德國境內的遷徙限制以及警察的過大權力,要求所有公民平等;還要求公民有自治、武裝的權力;還涉及到經濟和社會問題:要求以累進所得稅和免費獲得教育的形式,實現公平的稅收,要求改善勞資關係不平等以及保護工人。

    一個月後的10月10日,在巴伐利亞的赫本海姆,部分德意志聯邦議員也舉行了一個集會。

    這個集會雖然也是跟各聯邦朝廷過不去的,但參與成員和需求目標卻不一樣。

    赫本海姆集會是自由主義者中的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等溫和派對奧芬堡集會的響應;相比奧芬堡集會,赫本海姆集會議題聚焦在經濟問題上,涉及如何保護在工業快速發展中受損的小農和手工業者的生活條件,另外則着重強調貿易和工業是繁榮的基礎。

    一前一後兩個集會讓德意志各聯邦的君主們大爲恐慌,在11月,各國君主聚會到波恩,以非公開聚會的名義,坐到一張桌上討論如何處理這些麻煩事。

    包括漢諾威國王在內的大部分君主認爲,不僅不能答應這些集會的要求,還應該嚴肅處理,搜捕核心成員。

    謝綰仔細看完了所有相關調查報告,卻給出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建議,

    “各位陛下,可能沒注意到這兩次集會的成員們存在一些矛盾。前者強調公平,後者強調效率。他們並非同一類人。”

    經謝綰提示,君主們也注意到這兩撥人在經濟問題上截然相反的看法。然後謝綰接着說,

    “所以我認爲,即使要動手,也應該是打一撥,捧一撥,同時宣傳也要對立的跟上。這樣他們之間的矛盾纔會顯露出來,免得糾集成一夥人。運氣好的話,一撥還能幫我們打另一撥。”

    君主們紛紛點頭。然後謝綰說,

    “而且我也不覺得現在是需要打壓這些人的時候,他們當中有很多普魯士人,我們所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遠沒有普魯士大。如果我們做出適當示弱的表現,將極大的鼓舞普魯士的反對派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