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民國抗日小兵 >第259章 松井目的
    他的這些戰術並不是不變的,他計劃隨時進行調整。今天說不定是穿着僞軍軍裝的皇軍在前面,說不定明天就是穿着皇軍軍裝的僞軍在前面。

    你新四軍打前面的假皇軍,我的真正的皇軍和埋伏的部隊就裏應外合,喫掉你。

    你新四軍打真皇軍,我就咬住你,再配合埋伏的部隊,也可以喫掉你。

    雖然他知道最近一年多來有一支新四軍的部隊戰鬥力非常強,但是他仍然相信,如果雙方拉開了架勢打,新四軍絕對不是他的皇軍的對手

    雖然他知道也有非常大的風險,但是他更明白,一旦不能消滅這個潛在的危險,以後的戰備物資受到了影響,耽誤了大局,那個責任他就是有幾顆腦袋也是擔當不起的。

    說到這裏了,當然還得介紹介紹日軍的軍銜以及二戰時期日軍的裝備了。

    1840年,日本從中國鴉片戰爭失利中得到教訓,看到了改良“兵制與兵器“的重要性。1853年6月,美國軍艦炮擊鹿兒島。

    第二年,英、美、法、荷聯合艦隊又向日本的下關轟擊。

    日本蒙受恥辱,決心急起直追,效法歐美,改良兵制。

    當時日本還處於幕府時期。幕府決定仿照西洋軍隊,組織洋式兵隊3個大隊,包括步、騎、炮兵共計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規定陸海軍將校的階級“。

    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設立的西歐式軍銜制度

    。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根據兵庫縣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議,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分爲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

    大元帥爲最高統帥銜,授予天皇。

    當時的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爲陸海軍之統帥“,全權“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並宣戰講和及宣告戒嚴,凡有重要之軍事,皆親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日本決定廢監軍部,改設元帥府爲最高的軍事諮詢機關。

    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擔任軍事顧問及檢閱陸海軍等任務“。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止,日本共授元帥31人,其中,陸軍17人,海軍13人。 .xiaoshu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爲將宮、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共計6等。

    佐官相當於西方軍銜制的校官,準士官相當於西方軍銜制的准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爲:將官分爲三級:大將、中將、少將;佐官分爲三級:大佐、中佐、少佐;尉官三級: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一級;准尉;下士官三級:曹長、軍曹、伍長;兵三級: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本陸軍軍銜共計6 等16級,即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軍曹、伍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本陸軍也有元帥軍銜,但規定由日本天皇從戰功顯赫或資深的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自明治維新後至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共有17位陸軍大將被天皇頒賜元帥軍銜。

    日本軍銜與有些國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將的領、肩章上都只有3顆而不是4顆星。在日本陸軍中,軍司令官常是中將或大將軍銜,師團長多是中將軍銜,旅團長多是少將軍銜,聯隊長多是中佐或大佐軍銜,大隊長多爲少佐、大尉軍銜,中隊長多爲中尉軍銜,小隊長多爲少尉軍銜,分隊長通常爲準尉軍銜。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自甲午戰爭以來逐步付諸實現,至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前,日本通過數次戰爭已侵佔了中國的臺灣諸島、東北地區、熱河省和冀東地區,還在中國幹津地區駐有華北駐屯軍,在上海、青島等地駐有海軍陸戰隊部隊。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侵華日軍陷入持久戰的泥淖之中,其部隊作戰時間之長,損失耗費之巨,軍以下基層部隊序列變化之大,在日本與各國盟軍的作戰中是少見的。但總起來說,侵華日軍的序列還是可以歸納成幾條線索。

    一、臺灣地區日軍。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了臺灣地區,後建立起日本臺灣總督府和日本臺灣軍。日本總督多兼臺灣軍司令官,曾任總督的有樺日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安東貞美、明石元二郎、長谷川清、安藤利吉等。

    其臺灣軍的規模約有1個步兵獨立混成旅團,用以鎮壓臺灣人民的反抗,維持其殖民統治。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臺灣軍曾抽調兵力參加侵華戰爭,如進攻武漢的波田支隊和1939年底在欽州灣登陸的鹽田旅團就是日軍臺灣軍的部隊。

    1942年後隨着日本各條戰線局勢的惡化,日軍在臺灣地區也大肆擴充軍隊,至1945年組成由日軍大本營直接指揮的由安藤利吉中將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軍,共約19萬人,負責臺灣地區防務。

    至1945年10月25日,日本臺灣軍司令官率部在臺北向中國接收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將軍投降,被日本帝國主義霸佔50年之久的臺灣寶島才歸還給中國政府管轄。

    二、東北地區日軍.日本帝國主義勢力目1895年甲午戰爭後,尤其是1905年日俄戰爭後逐步侵入中國東北地區。

    日本帝國主義在其控制的中國大連成立了關東州,並於1919年組建日本關東軍,開始正式在中國東北部署軍隊。

    初期這支由南滿鐵路護路部隊編成的軍隊只有數千入,系逐步發展到近萬人,達到日軍正規師團的規模,後又形成由日軍務主力師團輪流調至中國東北,擔任關東軍部隊的慣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了中國東北地區,其扶植下的僞滿洲國也隨即成立。作爲東北的太上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成爲集日本關東州長官、日本駐僞滿洲國大使、日本關東軍司令官“三位一體的極權人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