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六朝漢臣 >第二百八十章:《越人歌》
    “匡不這麼認爲。道家之出世看似能保大漢江山數載,實則不然。”

    “哦?此言何解?”

    “昔年太皇太后在世,大漢奉行黃老之策,無爲治之,然而,此法令各諸侯國穩固發展,終究爲七國之亂埋下禍端。若以儒家入世之準,教導百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義,使天下百姓知禮儀尊卑之恥,即便諸侯王忤逆犯上,又有何人響應?”

    “呵,虓虎可別忘了,七國之亂爆發,完全是因爲孝景皇帝被小人迷惑,廢棄黃老無爲思想,行削藩之策。若堅持無爲,不以爲意,禍端豈能爆發?”

    司匡輕蔑搖頭,道:

    “大王之意,不削藩,藩王就不會反叛?太祖皇帝建國之時,奉行可是蕭何黃老,然而叛亂者,比比皆是。私以爲,黃老並不能穩固大漢江山,與之相比,儒之入世,行大一統。反而可令漢之名,永久流傳!”

    “荒謬!”

    劉安勃然大怒,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是故能天運地滯,轉輪而無廢,水流而不止,與萬物終始。風與雲蒸,事無不應;雷聲雨降,並應無窮……由此觀之,萬物固以自然,聖人又何事焉?”

    “百姓若得學識,則皆妄居於上,破自然之法,欲得天地之道,以爭權柄。屆時,聖人何談穩固之道?”

    司匡聲音朗朗,毫不畏懼,強力詰問:“大王可是反對低賤與富貴之僭越?”

    “非也,本王只是反對百姓行不禮之事耳。”

    劉安沉聲,接連說道:

    “正所謂民之化也,不從其所言而從所行。若吾儕干預,改其言,覆其行,則何談教化?”

    “故齊莊公好勇,不使鬥爭,而國家多難,其漸至於崔杼之亂。頃襄好色,不使風議,而民多昏亂,其積至昭奇之難。”

    “由此觀之,品行不端而妄圖引導百姓者,國必頃之!當今陛下雖然聖明,堪比文武二王,然,孰能言後世之君亦能如此?若後世出現桀紂之輩,大漢焉能萬世長存?”

    “本王以爲,下上之間,順其自然。下無智,則由之,下行不端,則懲之,由此,天下可安。此乃戰國諸子之道矣!”

    司匡呵呵笑着。

    這貨被黃老之學影響挺嚴重啊。

    不過也算正常,畢竟其出生之後,大漢就一直在推行黃老之道。

    可惜了,如果是元光之前,司匡絕對會認同黃老,畢竟當時無將可用,對匈奴作戰的時機尚不成熟。

    現在衛青已經出世,霍去病也快能從軍了。

    機會已至!

    時代變了!

    司匡神色正然,拱手,反擊道:

    “大王剛纔提及頃襄王,匡且問之,昭奇之難,如何解之?”

    “哼!幸莊辛返過,平定禍患。”

    “莊辛可爲先秦諸子?”

    “自然!”

    劉安眯着眼睛,重新審視司匡,同時腦海瘋狂左轉,模擬接下來的駁論。

    過世了幾百年的人忽然被提及,勢必要以之爲故事。

    莊辛,一生所作所爲無非有兩個,一個是勸誡傲慢自大的襄成君、一個是助頃襄王收復國土。

    然而,無論哪一個,都和黃老之學對應不上啊。

    正在劉安疑惑之際,司匡開口了,正確來說是在用腔調吟唱: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

    全場都懵了。

    劉安眨眨眼,腦瓜子嗡嗡的。

    若是沒聽錯的話,這應該楚地流傳辭賦吧?

    他在淮南國的時候聽伶人唱過幾次。

    意思好像是……

    劉安嘴角忽然抽搐幾下,右眼皮狂跳,沒敢多想,而是笑呵呵地問道:

    “虓虎放聲歌唱,可是認輸了?”

    “大王於淮南之地稱王,不識此歌乎?”司匡笑容可掬,神祕兮兮地反問。

    “呵,此歌乃《越人歌》,本王豈能不知?”

    “是何來歷?”

    “汝這豎子……”劉安倒吸一口涼氣,臉色徹底變了,額頭髮黑,眸中閃爍着猶豫的光芒。

    來歷他當然知道。

    只是……大庭廣衆之下,他怎能當場說明聖人批判之事?

    荒謬絕倫!

    “大王若難以啓齒,匡可效勞!”

    司匡彷彿看出了劉安的難處,沒有強求。

    轉着身軀,掃視在座之人,嘴脣顫抖,

    “此歌,乃越人向鄂君表達愛慕之情時所作……榜槍越人,乃男兒之身!鄂君在莊辛翻譯後,按照楚人的禮節,雙手扶了扶越人的雙肩,又莊重地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被面披在他身上,表示願意同牀共寢……”

    “噗!”

    正在喝酒潤嗓子的段仲還沒來得及嚥下去,嗆到了,一口噴出。

    坐在案几上的狄山一頭黑線,渾身溼漉漉的,酒氣環繞。

    媽的。

    左傳雖然勢力小,但也不能這麼欺負人吧?

    “狄兄抱歉……”

    狄山憤憤不平地轉過頭。

    當他看見董仲舒、胡毋生面無表情死死地盯着自己的時候,皮笑肉不笑,點了點腦袋,又把頭轉了回去,揮揮手,

    “沒……沒事,下次注意就好。”

    公羊記仇+護犢子。

    不能惹。

    一旁韓安國撓撓頭,不以爲然,沒有太大的反應。

    在漢室中,男上加男這種事,並不爲奇。

    不說別人……

    昔年他掌管北軍的時候,負責未央宮的守衛工作,韓嫣活着的時候,可是經常和劉徹一起出入後宮。

    具體幹什麼。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不敢知道。

    反正一句話:這位年邁的丞相早就見多不怪了。

    場中,唯有法家趙禹、墨家韓孺皺着眉。

    相對於儒家的綱常倫理,法家重視天道規則,墨家重視秩序。

    二人對這種有悖倫理綱常、不符合生平教育的事情,不願意見到。

    司匡與劉安對視,高聲,

    “大王推崇下不端,則懲之,在先秦諸子莊辛這裏,貌似沒有行通。辛子不僅勸說鄂君接受,還主動請襄成君記錄此歌,傳之於楚地!”

    “由此可見,下對上之行,非但不應制止,反而應該讚許。倘若百姓皆行儒術入世,皆可表達自我,大漢可實現莊辛在世之時,楚國之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