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之帝國崛起 >執掌大明 第三章 科舉改革
    “啓稟陛下”,劉成學拘謹的搓着手掌,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細說道:“小人都是把銀兩交給了家裏,爺爺說要節儉,家裏的這些物件已經夠了,有需要纔去購置”。

    劉健含笑點頭,這個孫子他越來越滿意了,雖然還不能登堂入室,但至少在爲人處世方面還過得去,雖沒有那種靈活勁,但劉健更注重他的耿直和老實,不會給家裏帶來麻煩,也不會墮了劉家的門面。

    朱厚照等他們都坐下後,衝着錦衣衛揮了揮手嚴肅的說:“去戒備,防止有人竊聽”。

    看到朱厚照這麼嚴肅,衆人打起精神來,朱厚照端起茶杯,思量着怎麼開口,放下茶杯,朱厚照慢慢的說:“朕有意改革科舉,現在八股取士並不能真正的爲朝廷選拔人才,古人說的禮樂射御書數,現在的讀書人有多少人懂得呢?時代不斷髮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不合時宜的東西就要拋棄掉,死守着祖制並不是尊敬祖宗。秦朝能一統六國,靠的不是死守祖制,恰恰相反,是銳意圖強改革,科舉制度已經到了非改不得的地步,你們說說看,有什麼好的辦法推進”。

    劉健接着喝茶的功夫衝着王鏊使了個眼神,王鏊心領神會,這是讓自己在陛下面前露臉呢,再說自己也是禮部尚書,於情於理都應該先表態,王鏊輕咳了一聲,而後對着朱厚照拱了拱手說:“陛下,科舉之弊非一日之寒,科舉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臣以爲,科舉改革可以仿照稅制和戶制改革,分爲南北。歷來南方重視科舉,每逢科舉均以南方居多,北方較少,因此有了南北榜,後來宣德元年考慮到四川、廣西、雲南和貴州等地的考生,又增加了中榜。既如此,何不以北方作爲試點?先行在北方進行科舉改革,同時兼顧考生,八股不能突然取消,而是在鄉試中增加科目,而後逐漸淡化八股,等到時機成熟,再推向全國”。

    劉健滿意的點點頭,朱厚照確實皺了皺眉,劉大夏好整以暇的喝着茶,在這些人當衆,劉大夏和楊廷和是最清楚朱厚照爲何要進行科舉改革的,王鏊的建議還是可行的,既考慮到了實情和困難,又能避免風險,但這不是朱厚照想要的。

    朱厚照緩緩的說:“朕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完成明朝的教育制度,朕準備下旨,所有孩童到了七歲時必須進入學堂學習,推行新的學習書本,如西山學堂般,初級教育六年,中級教育六年,高級教育四年,另外初級教育的費用由朝廷承擔”。

    “啪”,劉健的杯子掉落在地,驚的從椅子上站起來,結結巴巴的說:“陛下,深思啊。這樣必將大幅增加朝廷支出,現在雖然國庫充實了一些,但是這幾年天災不斷,國庫實際上沒有增加多少”。

    王鏊也站起來說:“陛下,萬萬不可,臣也非常希望實現天下人有書讀的願望,但是各地情況各異,而且對於新式事物總會有人抗拒,別的不說,單是推行新的學說,必將在士林掀起滔天巨浪,他們的十年寒窗苦讀的心血就要白費,到時候肯定會聚衆鬧事”。

    朱厚照斜睨了王鏊一眼,冷冷的說:“鬧事?他們若真敢鬧事那就要他們的腦袋,你以爲朕爲什麼要先整頓軍務,若他們這麼不識趣,朕還真不介意仿效秦始皇來個焚書坑儒”。

    “這.....”王鏊看着劉健,劉健從震驚中緩過神來,良久,他看了看鎮定的劉大夏、楊一清和楊廷和,才明白朱厚照今晚真正的意圖,呵呵,劉健臉色發白,心底寒意漸生,忽然明白爲什麼王鏊和劉忠能進入內閣了,那是陛下和自己的交換條件,目的還是自己。劉健緩緩的站起來走到朱厚照面前,慢慢聊起長袍跪了下去,朱厚照趕緊伸手攔住他,劉健執意的跪了下去:“老臣明白陛下的心意了,既然如此,就讓老臣做這個惡人罷了,反正老臣都已經黃土半截了,再背上這個惡名也無所畏懼”。

    “劉老大人,你想岔了,朕今晚來這裏不是逼着你做惡人”,朱厚照一聽就明白劉健誤會了自己,劉大夏笑着扶起劉健,拍着他的手說:“老哥,您就安心退休享受生活吧。陛下還不至於對你這個忠臣使用這種手段,那不是寒了所有人的心嗎?您做好,且聽我梯陛下解釋解釋”。

    等劉健坐好後,劉大夏看了眼朱厚照,朱厚照微微頜首,劉大夏朗聲說:“諸位大人都是從科舉千軍萬馬殺出來的,不知道各位大人是否還記得當初參加科舉的心情呢?各位大人是否認真想過科舉最大的弊病在哪呢?就在於八股,八股格式固定,內容空洞,形式死板,考生從小到大,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會試、殿試,鑽研最多的就是八股,而忽略了其他的學識。另外八股文章的好與壞也是全憑考官的個人喜好,考生想要取得好名次就要看他的文章是不是合乎考官心意”。

    劉大夏頓了頓,接着說到:“陛下曾經說過,八股文就是禁錮了考生的思想,臣深以爲然,當初花了這麼多心血學習八股,等到爲官之後方發覺八股一無用處,臣年輕時也曾深思學習八股究竟是爲了什麼?明事理?治理地方?還是治國平天下?而這些都不需要八股,那八股的意義在哪呢?臣想不出來,早在五年前,陛下就已經看到了八股的弊端,開始在西山推行新的教育,西山的孩童到了七歲必須要進入西山學堂學習,敢不從者不得在西山生活,目前來看西山的效果不錯,孩童識字,懂得禮儀廉恥,也懂得耕田和匠作原理,”

    “現在的科舉無非是勳貴士紳的權利,窮苦百姓讀的起書嗎?世世代代耗死在土地上,一年辛勤勞作還不夠一家喫飽,世代根本無法翻身,一般的百姓爲了供養一個讀書人,耗盡家底,還不一定能中舉。而陛下推行的新式教育,會讓百姓有更多的選擇,不用耗死在土地上,而他們的孩子通過教育,人生會有更好的發展。大不敬的說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現在陛下給了他們另外一條路去實現這個夢想”。

    劉大夏說完後,衆人陷入沉思,慢慢咀嚼。劉健是徹底搞糊塗了,他原以爲陛下今晚聖駕光臨是要讓自己發揮首輔最後的餘光,自己爲了子孫後代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陛下和劉大夏又口口聲聲說不需要自己去做任何事。

    朱厚照看着劉健的神情,莞兒一笑,劉健沉浸官場幾十年,大風大浪見得多了,沒想到今晚還有他想不明白的事情,朱厚照湊到他耳旁輕聲說:“這是給新首輔搭臺唱戲,科舉改革千頭萬緒,沒有內閣的一致支持是無法推行的”。

    劉健這才恍然大悟,暗暗瞅了眼劉大夏,心裏不免有些羨慕,隨即想到弘治帝對自己的厚待,劉健反而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而後笑容更甚,如君臣相宜,大明朝何愁擔心不能中興。

    劉忠稍顯遲疑的問:“劉大人,按您所說,這無疑是大好事。但此舉乃是挖那些士紳的根基,斷了他們家族的希望,怕是........”。

    “所以陛下先進行了軍務改革,現在已經調整了各重鎮和關隘的軍隊”,楊一清臉上露出穩如泰山的神色解釋道。

    “濟之、司直,你們有何顧慮儘管提出來,今晚首輔大人就是在和你們通氣,科舉改革牽涉千萬士子,考慮要全面一些,把影響降到最低,順利完成科舉改革”,劉健見王鏊和劉忠欲言又止,不得不再次開口提醒二人,科舉改革已成定局,那就要摒棄別的想法,全心全意做好新內閣的第一件頭等大事。

    王鏊是禮部尚書,科舉改革肯定由禮部牽頭,王鏊就成了衆矢之的,他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劉大夏雙眼灼灼的看着王鏊。王鏊被劉大夏盯得有些心裏發毛,劉健的話他聽明白了,只是他有苦難言,白天升爲內閣的喜悅現在已經煙消雲散,他已經看到了自己頭上的烏雲密佈,一個雷電就能將自己劈的體無完膚。

    在場的人都有些同情的看着王鏊,又帶着慶幸,慶幸自己不是禮部尚書。王鏊苦澀的舔了舔嘴脣,“陛下,首輔大人,臣自然是懂得科舉的弊端和改革的好處,也非常支持陛下和首輔大人的想法,但欲速則不達,臣還是堅持先按照南北中榜分別施行,穩步推進。既然臣是禮部尚書,臣不得不權衡利弊,在施行過程中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分步實施有利於朝廷總結經驗,對下一步的施行有更好的幫助”。

    “臣附議”,劉忠拱了拱手說:“陛下,首輔大人,臣若是說的不對,請斧正。按照陛下的設想,孩童從七歲開始入讀,初級教育六年。先不說花費多少的問題,單單每個地方都要建立新式學堂,學堂還要請老師,若是老師仍然是八股的讀書人,那麼改革的意義何在?若老師需要懂得新的學說,臣斗膽問一句,有這麼多新式學堂需要的老師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