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祀 >22、國祚蜩螳不允辭、宗廟爲念選後妃
    ???

    “元輔勞苦功高,理應嘉賞,至於大冢宰所言,放行休沐歸家一探,朕深以爲然。

    向使項羽匹夫,亦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今公官居一品,爲國朝棟樑,若不歸鄉一探,報於祖宗知曉,實在有失孝道。

    然國朝蜩螳,吾初登極,尚未成人,且先勞煩先生,再操勞數年,待朕成婚之後,可賜馳驛返鄉何如?”

    朱厚熜此言,則盡顯聖明君主之德,不但未曾以天子之尊擅自決議,還以一副商量的語氣,對着楊廷和言。

    要知明代皇帝,大凡私自有決議,且無關政務之事,多爲直接中旨下達,極少數會與公卿商議。

    中旨,即皇帝所發詔諭,且不經過政府,直接有內廷發出。

    在明代屬於亂命一系!

    百官基本不會認同。

    但其作用,卻與走內廷、內閣、通政司、科道審覈,所發出聖旨一般無二。

    極少數人,能夠阻擋中旨發行。

    如明憲宗時傳奉官,皆是由中旨所發,百官雖然不認可,但依舊可以奏效!

    再如明孝宗,以中旨傳召天下地方官員,入貢皇宮,或是播放鹽引給勳戚、宗室等,同樣也是中旨。

    且明朝中旨,幾乎貫穿一朝,歷代皇帝多多少少都會有以中旨行事。

    故而所謂天子令不出紫禁城說法,在明朝而言,根本無法成立。

    正德當初果欲傳召天下大夫,則一道中旨,完全可以完成其所欲也!

    根本勿需讓內廷詢問內閣之意!

    至於爲何會有如此一舉,則成天下迷案。

    若是內廷矯詔、或是正德好玩、或是內閣真有讓正德暴斃之心,除非能夠挖出正德陵墓,尋得一絲記載,否則此事永遠無法證明,原因到底爲何。

    朱厚熜如此客套,百官自然無不欣喜若狂!

    天子乾坤獨斷,的確是好事,可同樣易成剛愎之用。

    然天子詢問公卿,無論其心意爲何,卻也表示願意兼聽則明,而非任何事,不與朝廷商議,私做決定,讓百官無所適從!

    是故王瓊當即伏拜在地:“聖人賢明,是臣思慮不當,今聞陛下談及成婚親政,臣以爲可速命天下挑選秀女入宮,侍奉皇上。”

    王瓊本身人精,現在又一門心思想要討好朱厚熜。

    故而朱厚熜甫談及結婚,其心中便開始活絡。

    蓋其已然聽懂弦外之意也!

    今上何故提及結婚?

    難不成只是覺得自己還未成婚,思想不夠成熟,故而思事不夠縝密邪?

    非也!

    皇帝豈能如此無聊?

    此有深意也。

    蓋古人代表成人,一曰“加冠”、二曰“大婚”!

    二者得其一便足以證明成人,無論年齡幾何。

    如周文王十二加冠,十三生伯邑考!

    天子大婚古往今來,便是意味着親政。

    雖然這個規矩在明朝並無大用,但天子可名正言順,向世人昭示:“朕已成人,國中內外之事,可一力絕之!”乃是堂堂正正之道。

    是夫纔有王瓊心思如此活絡。

    甫聽聞皇帝言自己未婚,便急於告知朝堂,皇帝可選秀女充斥宮廷。

    而百官對於此事,也無甚可拒絕之地,甚至而言,乃喜樂見聞之事。

    固然天子大婚,與其無干。

    天下官員,亦不可爲國戚。

    然經歷孝宗、大行皇帝之事後,則此事尤爲重要!

    曩者!明孝宗皇帝獨愛張太后一人,於宮中無數宮女視之不見,一心修佛、修道!

    無論羣臣如何勸諫,一概不聽,任然固執己見,獨寵一人。

    結果就是,張太后所產三人,大行皇帝厚照、太康公主秀容、蔚悼王厚煒三人,後二人,太康公主四歲早夭,蔚悼王生齡不足兩歲早夭!

    若蔚悼王尚存,今安有幼年天子在位之事邪?

    至於大行皇帝,倒是與其父孝宗皇帝倒是截然相反,不但不獨寵一人,還極好酒色。

    向使本就羸弱的身體,依然四處採花,毫無節制,從而毀壞聖體,一無所出,讓百官公卿簡直徒呼奈何。

    更讓百官頭痛的便是,此人宮中無數秀女不要,偏愛九邊樂工婦人,簡直是開國百餘年,最大奇葩。

    當然,這都不算什麼,還有更頭痛的便是,百官見其無子,又喜好四處亂跑,魚龍白服,故而請其學宋真宗、宋仁宗抱養宗室子弟,以安臣民之心。

    然亦不從!

    但南巡、北狩卻依然如故!

    實在是令人傷透腦筋!

    經歷這兩番事的朝廷,現在急需要一個皇子。

    哪怕今上聖齡尚幼,但國有嗣君,不亞於天子登基之事。

    蓋因有了子嗣,臣民知道日後國家,該如何承之。

    倘使朱厚熜突然又一次暴斃,卻留下幼子,哪怕此子不過剛剛滿月,那也是新君不二人選,任何人不可跨越他,再選他人。

    不然天下人皆不服。

    可如果朱厚熜沒有留下子嗣,那問題可就變得更大了。

    是選益王世子厚燁、還是崇仁郡王厚炫、或是崇仁郡王世子載增?

    此皆無定論。

    即使按照禮法,長子不繼他人,益王世子厚燁被排除,那還有崇仁郡王厚炫、崇仁王郡世子載增尚在。

    這兩父子,該挑何人好呢?

    有人會說,反正不是父子二人嘛?

    何人做皇帝不是做?

    非也!

    如果朱厚炫爲皇帝,則必然會承繼明孝宗之嗣,成爲明孝宗之子,從此與益藩無半點關係。

    有了朱厚熜所上一課,下次再請新君入朝,必然不會再出現現在紕漏,而是按死一定要繼承何人之統。

    至於朱載增繼位,麻煩更大,雖然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留下的問題,猶如無頭線坨一般,讓人無法理清。

    首先,便是朱載增繼位,繼何人位?

    正德皇帝、還是明良皇帝?

    好,算是明良皇帝絕嗣,朱載增入繼正德皇帝嗣,認正德皇帝爲皇考,自稱兒臣!

    那難題又來了,朱載增尚不到十歲,肯定無法親政,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如明英宗、明神宗一般,無法觸碰高貴的皇權。

    那這個情況之下,何人秉政?

    明英宗祖母強勢之輩,故而朝政決於其手,明神宗祖母杜太后比其祖嘉靖皇帝還死的早,故而朝政決於其母李太后手中。

    眼下的張太后,固然野心配不上智慧,但也有一絲野心。

    會不會割捨政權給自己兒媳婦,猶未可知!

    且前朝如何安排?

    是楊廷和繼續輔佐,還是讓其早早去位?

    這一切都是難題!

    自古天家無小事,並非只是說一說!

    若是普通人,無非就是父死子繼,無子挑選子侄入嗣,家主何人年齡最大,則由何人主持家中大小事務,易耳。

    然一國之君,非同小可!

    一個不慎,便會惹出無限麻煩。

    如同楊廷和起草頒佈的遺詔,不就是掀起了一陣風浪?

    這還是朱厚熜,與歷史的嘉靖處理方法不同。

    不然按照歷史進程,過不了多久,開“大禮議”掀起黨爭風波,整個朝堂無一人能夠倖免,甚至波及南京陪都官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