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祀 >24、大音希聲聖道立、博覽羣書數家珍
    ???

    好傢伙!

    這真可謂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呀!

    羣臣聽到朱厚熜這番違心之言,當即心中一句“好傢伙”即將脫口而出。

    朱家天子,造反出身,有哪個不是獨夫民賊?

    如今朱家居然冒出個真·聖賢,這不是臭水溝裏面蹦出個棉花球來?

    這就不可不謂,讓人大跌眼鏡!

    這是所有文武羣臣心中想法。

    固然朱厚熜所言甚是違心。

    但畢竟皇帝有愛惜百姓之言吶!

    無論從論跡不論心,還是論心不論跡而言,今日天子這番話,哪怕日後即使變得荒唐。

    後人提及之時,只會說:“皇上還是好的”、“就認準皇上是真龍天子”、“他做什麼事都是對的”、“爾等草民不懂”、“是奸臣誤國”云云。

    至於百官爲何知曉朱厚熜之言,乃違心之言,只需細細品讀其言便知。

    其首言常常夜不能寐,輾轉反側。

    細思一二,自丁卯日司禮監大監谷大用、韋霦、張錦,內閣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三月戊寅日,即三月二十六日至安陸傳達詔文。

    到如今四月甲辰日,即四月二十三,在這不足一個月期間,朱厚熜多數都是在大輅安歇,每每禮部尚書毛澄前去請安,需要頗長時間才召見,且舟車勞頓,也談不上什麼安眠不安眠。

    抵達京城是壬寅日,之後楊廷和被氣病,過去一日,第三日登基,也就是昨天。

    昨天夜裏宮內都在盛傳,皇帝覽閱奏本直到深夜,又何來輾轉反側?

    就算天子輾轉反側是真的。

    可是大行皇帝在夢中,常對其言:“吾弟,當爲堯舜!”

    這你不是騙鬼?

    前面還說常常夜不能寐,現在又說夢中,完全就是前後悖論。

    而且若說大行皇帝真有言,一定不會是“吾帝,當爲堯舜!”

    而是會對朱厚熜言:“皇弟,承天之幸,受我無嗣之因,方有天子之尊,何故端起碗喫飯,放下碗罵娘,讓吾父香火斷絕邪?”

    朱厚熜一招繼統不繼嗣,直接讓朱佑樘就此絕嗣,朱厚照焉能不言?

    朱厚照固然荒唐,然其重情重義不可臧否!

    當年劉瑾亂政,搞得百官人人皆恨其入骨,從文官到太監,人人上諫朱厚照除之,然皆不從。

    最後乃是朱寘鐇謀反,其在清君側之列,故而深俱,啓用楊一清等被貶、黜官員平叛。

    然楊一清等恨其亂法久矣,故陰而畫策,將其誆入彀中,後由張永等陰奏瑾不法十七款,大行皇帝乃俯首曰:“瑾負我!”

    張永再諫:“此不可緩!”然後發兵緝之,分遣將校封鎖私邸,次日晏朝後,正德也只是始命張永奏示內閣,降瑾奉御,謫居鳳陽。

    待到正德被張永,引進劉瑾家,得僞璽一張,穿宮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帶等違禁之物。

    又在瑾常持摺扇中,見內藏利匕首二柄。方纔勃然大怒,大罵劉瑾:“奴果反。”這才命送詔獄,斫刑示衆。

    非是如此,其未必會亡。

    還有錢寧,若非爲同是朱厚照義子江彬檢舉揭發,與朱宸濠有勾結,其亦未必會亡!

    這只是其中兩個較爲典型案例,論述正德一生,無論文臣、武將、寺人、勳貴,凡與朱厚照親近者,皆有厚待之。

    當然,朱厚照對待宗室,則略顯刻薄之意,遠遜其父善待宗親之德……

    如此重情之人,與讓自己父親絕嗣之人所談,非是責怪,而是勉勵?

    果真大行皇帝誠聖人之德,以德報怨,以國家爲重不成?

    若真如此,何至於正德年間,國事蜩螳?

    何至於正德年間,月月有百姓起義,朝廷束手無策?

    是故皇帝此言,不是爲大行皇帝粉飾,便是爲自己塑立金身,舍此之外,百官無作他念!

    但無論其原因何如,但此時這番聖言,則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天子聖道已立,內聖外王之道已經熟稔於心耳!

    可皇帝已經故意提出問題,難道百官不能解答?

    那還要百官何用?

    於是乎文武百官,盡皆將目光投向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既稱地官、大司徒、又稱度支、計相,其在大明所有文官衙門當中,惟有吏部能夠出其右,地位舉足輕重。

    戶部素來皆是國家錢袋子,而今用錢之時,衆人看向戶部尚書,實乃理所當然之事。

    戶部尚書楊潭,字宗淵,號紫泉,直隸保定府新城縣人,錦衣衛官籍,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正德十四年掌戶部尚書事,雖然算不上老戶部,也算頗有資歷。

    此人雖然與楊廷和非同科、更非同鄉、同師、亦非同學,也未曾與楊廷和同在翰林、詹事府。

    然他與楊廷和對於皇帝年少,朝臣需多加輔佐,毋使再生正德之事的政見相同,故而以楊廷和馬首是瞻。

    本來此事他並不想摻和,哪怕他與楊廷和政見相同,但於朝政風波而言,其素不插手。

    楊廷和上,百官上,他就上,若不然則緘口不言,但也絕對不會認同天子胡作非爲。

    故而一直以來,從不與王瓊一般,急於表態,反覆橫跳!

    可今日之事,落在他頭上,其避無可避,只好咳嗽一聲站了出來,俯首下拜:“聖人仁德愛民之心,着實令我等公卿汗顏。臣縱觀歷代國史、實錄、起居注、野史、別史、禆史、雜史、筆談,未有聞富擁四海之尊,會因朝廷拮据而不婚矣!

    臣嘗聞《國語》有云:‘爲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今陛下之巍巍聖德,臣不知所言!

    臣又聞:‘天下皆可苦,萬不可苦君父!’

    今國庫固然拮据,若用於大婚,則臣不敢推脫,故膽敢苦一苦天下黎民,將賑江西之災與遼東之飢款暫先留下,先用於陛下大婚,待夏收之後再行賑災!

    所謂聖躬有罪,罪在萬方,萬方有罪,罪在臣一人!國家無錢及時賑災,皆在潭尸位素餐,無關聖躬之事!

    臣罪同丘山,伏惟陛下聖明決斷,賜臣一死,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若說明朝官員不學無術,也確確實實不學無術,比如典型的年號錯誤,大家硬是用的不亦樂乎!

    再如方孝孺誅十族,《明太祖洪武實錄》、《明太宗永樂實錄》並無,最先看到記載這是祝允明一本筆談之中,可是後面的《明熹宗天啓實錄》居然給加上去了,簡直是奇哉怪也!

    還有《元史》明文記載,紅巾軍是賊,居然也能堂而皇之刊印,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可要是論其引經據典,則各有本事,且還是如數家珍,倒背如流!

    例如《國語》以及歷代國史、實錄、起居注、野史、別史、禆史、雜史、筆談等,本非科舉主考之物,唯有策論之時,需引古代之事敘說今人之局,只需觀看其中一二足以。

    然而楊潭卻能一一閱覽,且各有心得,能夠將此類書籍之中掌故,瞭然於懷。

    與君王奏對之事,總能口出一二典故,用來勸說君主。

    實在令人大受裨益,歎爲觀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