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從鴻蒙開始升級世界 >第243章 智能製造的核心1
    2025年12月16日,一套寶藍色西裝送到了吳皓的辦公室,從下單到收貨,全程經歷了11天,結果並不能讓人滿意。

    吳皓試穿了西服,感覺還不錯,但是在一些小細節上,還是可以看出生產工藝的不成熟,比如鈕釦的位置稍稍有點偏差,接縫的處理不到位,導致線條輪廓變形等等。

    不過作爲一件初次測試生產的樣品,能夠順利完成生產過程,就已經是勝利了。

    “顧凡,出品延誤這麼久,是因爲供應鏈的問題還是因爲設備不完善?”吳皓想要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這次的項目涉及到的環節很多,需要靜下心來,一項一項的調整好,不能操之過急。

    “兩方面都有,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機器與人配合產生的問題。”顧凡解釋道。

    “舉例說明!”吳皓需要將問題具象化。

    “比如,在測試區裏,我們聘請的大師傅給了一套操作方案,他用得很順手。但是一旦把設備交給別的師傅使用,就會有很多細節需要調整。這個不合適,那個不合適,最後又得重新調試一次,做出另一套操作方案。等到了下一個師傅手裏,原來的兩套方案都不合適,真是讓人頭大!”

    顧凡說出了自己的煩惱,定製服裝產品,並不是純粹的工業化生產,反而更接近手工藝品的製作方式,跟流水線的固定生產模式有很大區別。

    這就帶來了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對於每一個師傅來說,人工智能優化設備的方案各不相同,程序代碼的編寫量大幅度提高,設計成本高漲。

    “顧凡,你覺得我的第一個作品,西餐廳智能門店管理系統,智能化程度怎麼樣?”

    吳皓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是把話題轉到另一個方向,問題的答案往往會在別的地方出現。

    “智能化程度很高,食物製作全程數據透明化,能夠極大的提升生產效率。”

    顧凡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你覺得,西餐廳智能門店管理系統,屬於智能製造嗎?爲什麼在中餐,沒辦法推廣這套系統?爲什麼直到現在,都沒有中餐的智能製造規劃?”

    吳皓一連問出了三個問題,直指要害。

    “西餐廳智能門店管理系統,當然屬於智能製造;至於中餐爲什麼不能推廣這套系統,是因爲食材、口味、製作工藝都沒辦法標準化;沒有辦法標準化生產,自然就需要使用大量人力,大家都覺得這個問題難解決,就沒有人向去挑戰這個領域。”

    顧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吳皓從椅子上站起身來,開始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

    “顧凡,全球製造業從工業3.0邁向4.0時代,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爲基本特徵,新的智能製造技術,已成爲這次新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它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研討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

    “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製造之所以是個歷史機遇,還不僅僅因爲可以將成本變得比人工更便宜,因爲智能製造本質上並不是個成本導向的生產性價比問題,而是一種跟隨着市場趨勢而誕生的生產方式變革。”

    “這種市場趨勢的變化,是因爲企業在未來要生存,就得適應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而且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的趨勢。”

    “未來能夠生存的企業,要能以批量生產的時間和成本,去生產出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唯有順應智能製造的產業趨勢,才能夠真正解決產業升級問題。”

    “再說直白一些,市場需要的是最短的交貨期、最優的品質、最低的價格和最好的服務!這樣“變態”的市場需求,會讓只適應規模化生產的企業沒有生存空間,除非你能轉到敏捷化、數據化的智能製造軌道上來。”

    “我們不能再用工業3.0的思維來解決工業4.0的問題,工業3.0已經把批量生產的效率提升到了極致,工業4.0是要用極致的效率,解決產品訂製的問題,你明白了嗎?”

    一口氣說了那麼多,吳皓需要知道,顧凡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便停下來,讓顧凡先消化這些信息。

    “可是批量生產才能具有規範的生產流程,一旦流程被打破,效率怎麼可能有保證?”顧凡有點急了,吳皓的說法他曾經在一些文獻上看過,卻並不認同。

    “誰說流程被打破了,就不可能有效率!我舉個例子,比如網紅調教智能人偶,讓它們一起表演場景劇。網紅有很多,在單位時間內產出合格作品的量會很大;以前作品產出量少,是因爲專業表演人才少;現在通過人工調教的方式,提高了表演人才的量,間接提高了智能人偶的表演水平,生產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是嗎?”

    吳皓開始逐步引導顧凡,去理解未來工業升級的方向。

    “這...”顧凡似有所悟,卻還沒有悟透,在那裏若有所思的想着。

    “顧凡,我再來說一段理論,幫你理一下頭緒。”

    “智能製造看起來很高大上,一般人理解爲,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但是,智能製造雖然本質上是一種生產方式的跨越,但在實操層面,卻需要拋棄跨越思維,讓智能製造從企業以前的管理基礎上內生出來。”

    “因爲智能製造不是簡單移植而來,它是從企業管理水平、員工素質、培訓體系等,智能設備及企業內高效的信息支持體系等,逐漸內生出來的。”

    “無論是企業的生產分散化,與合作伙伴進行高效率融合,還是內部生產的定製化、敏捷化,都離不開原有的管理基礎。”

    “也就是說,智能製造的水平,依然是由企業的管理水平所決定的。但是,爲適應這種變革趨勢,原有的管理基礎現在必須改造升級。”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