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女伯爵 >021 【折銀】
    江南是重賦地區,好比蘇松兩府每畝正賦全國最高,達一錢二分銀,再加上漕運負擔又徒添成本,也是逋賦拖欠最嚴重的地區。江南蘇松常嘉湖五府分派的金花銀額度基本佔到四成多,這也算是朝廷對賦額最高地區的一種經濟補償,而地方政府就可利用金花銀的貨幣槓桿效應來調節治下百姓的賦役負擔比例。

    而在這個關鍵,馬仕璋的金花銀題本明顯帶有某種指徵或者意圖,同時也是他的政治智慧。

    首先,這個提案顯然會得到朝廷方的支持,金花銀雖然一直都徑解大內,但永明帝並不是萬曆皇帝,現如今金花銀的使用實際歸屬戶部,是財政收入裏很大的一頭,當然越多越好,而真正意義上屬於皇帝私庫的是鄔闌執掌的女官庫。

    於地方府縣來說,金花銀就是一種以折銀來清逋,實際上屬於貨幣化田賦,但是,地租卻沒有貨幣化,依然以實物繳納爲主,即便有地區存在貨幣地租也是寥若星辰。其實原因就在於,折糧價遠低於糧食的市價,尤其在糧食歉收,糧價高企的年份。這種折銀方式固然可以緩和逋賦壓力,紓解民困,但真正受益的還是地主,更何況折銀率本身就帶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

    而馬仕璋題本主要目的就在於提高折率,最終影響的是土地價格。一般來說,農業的收益回報率低,耗時又長,土地價格就是其收益的貼現,而折銀差價的這部分收益是算在土地收益內的。這部分收益縮水,等於收益回報又低了許多,自然要影響貼現價格。

    但是提高金花銀折率是有利於國家財政收入的。

    一個道路改革,就引出了一連串問題,無論是什麼理由,其實都是利益的博弈。

    當然最好就是找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能讓各方都滿意的方案,只是,世上真有什麼萬全之策?

    馬仕璋的提案一出,果然引得朝臣個個交頭接耳,以至於御史、序班立刻出來糾察舉劾,這才壓住了朝臣的私下議論。

    而他還沒結束,又接着算了一筆賬:

    “以蘇松常鎮四府去年所繳納金花銀來算,總數爲三十六萬兩多,按照四兌一的比率,那麼折算的稅糧就該爲一百四十六萬石出頭,而分配給這四府的稅糧總額包括官田的地租在內,爲四百萬石有奇。這樣一來,金花銀則佔了三成多不到四成。”

    “但是我朝一年的總田賦在2950萬石左右,其中金花銀爲糧400萬石,只佔到總賦稅的一成多,雖然這四府所分配的稅額看起來很多,但因爲金花銀折率低,實際所繳納的因爲這個低折率而大大減少了,至於加耗的徵收,這四府所繳納的也沒有比自己應該承擔的多。”

    “然而在2950萬石的總田賦中,其中運往邊鎮衛所、京師、留都以及貯藏在臨清和德州的稅糧加起來有1350萬石左右,兩廂比較下來,其實不難看出,這四府所負擔的並不比必須向邊鎮衛所供應800萬石糧食北方几省要重!況且這其中還有不少是官田,地租也一併算在內的。”

    “蘇松常鎮嘉這五府富庶,尤以絲紡業發達,一直以來,朝廷都希望這五府能再多承擔一些稅額,以緩解其他地方的壓力。但是,這個大賬爲何就一直沒人算過?當然,也不是沒人算過,只是算來算去,恐怕都算在了百姓身上。所以逋賦問題不能只看到百姓拖欠了稅糧,還要想爲什麼百姓沒有享受到低折率帶來的足夠實惠?”

    這個問題簡直直擊靈魂吶!永明帝身旁站着的鄔闌聽了他的一番言論,心裏就是這麼想的。

    轉而又突然想起去年在六合與縣令方四維談及租賃縣學田時,當時他和那位師爺表情都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現在想來,難道就是因爲自己自動想成了以貨幣來繳租,而非實物繳納的緣故?

    如今鄔闌才恍然一悟,看來自己以後世思維考慮當下的很多事情,還是想當然了!要不是租練山馬場的價格讓他們滿意,恐怕那時都不一定將學田租給自己。

    這廂的她,還在發散思維,而那廂又有人出聲問道:“那就請馬給事中再說說,既然你認爲這個折銀率定得過於隨意,那麼又該怎麼定?定多少纔不隨意?”

    鄔闌循聲望去,是巡撫蘇松及浙江的戶部侍郎蘇錫瑞,而他的臉色看起來並不好看。

    本來諸巡撫官是每年八月返京,會廷臣議事,這是定例,而今提前至四月回京,就是爲了陸運之事,由此也看得出永明帝其實早就有所安排。

    馬仕璋並沒直接回答,他沉吟片刻,纔對皇帝道:“陛下,臣只是覺得折率應該跟隨糧價,而並無具體的數值。”

    蘇錫瑞聞言不禁冷笑一聲:“既然馬大人給不出具體的數值,那又憑什麼認定過往的折率就是隨意和盲目的?”

    馬仕璋聽着他的憤憤之言,不由一哂,這就心裏不平了?

    而此時班列中的戶部尚書古德海卻站了出來,面帝稟道:“陛下,臣倒是覺得可以以每石折銀八錢爲率。”

    八錢爲率?永明帝想了半天,不明白他說這八錢又是依了什麼規矩?

    這可是你深思熟慮過的發言?

    皇帝正想接着問古德海八錢爲率又是從哪說起,部曹之列又有人站出,問古德海。

    “古尚書真是好算計,夏稅折銀每石七錢,秋糧每石八錢,如今金花銀又是八錢爲率,唯獨祿米折銀每石七錢,這是撙其餘數,以補不敷啊……何時祿米折銀也漲漲?”

    然而此話一出,氣氛立即迥然不同,本來已經嚴重超時的早朝讓每個人都徒添不耐,但此刻,似乎人人都豎起了耳朵,想聽清楚古德海怎麼回答。

    這陣仗可是莫名其妙又滑稽!

    鄔闌有點想笑,這話題帶得真有水平!同時又在心裏暗暗喝彩,這個問題好關鍵,我也想知道!

    雖然她自己的俸祿是錦衣衛發,但錦衣衛的錢糧也是來自戶部,就算女官的俸祿微薄,但這畢竟是她勞動所獲得的報酬,況且還是打了三份工纔有這麼一份收入,想想都造孽。要是兌換率上再剋扣一點,那……

    哎,自己也只有忍了。

    就算一條鞭法以後,整個明朝中央財政收入的貨幣化率僅爲四成多一點,但財政支出的貨幣化率卻接近一半。當然,這個比例並沒包含常盈庫和節慎庫,以及光祿寺徭役折銀等。

    眼見整個早朝的氣氛要變,永明帝此時出聲,意欲阻止古德海接下來要說的話。

    “好了,朕乏了……今日先到這兒……都退了吧……”

    本來是很嚴肅的一場早朝,末了皇帝一句‘都退了吧’倒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原來一提俸祿問題,連皇帝都打起了退堂鼓!

    當然,早朝上沒解決的問題,下來後自然還要繼續討論,這個‘討論’其實就有點‘諸侯國’談判的意味。

    目前已在京的巡撫,諸如山東巡撫、浙江巡撫、南畿巡撫,其金花銀折率是跟自身利益相關的,不得不爭。而巡撫西北及邊鎮的,諸如九邊巡撫、雲、貴、川巡撫,以及河南、山西、陝西巡撫還尚未到京,只有順天巡撫在。

    所以無漕省份的巡撫究竟秉持何種態度,這有待證實。但,唯有一點大家都清楚,就算不考慮中央,地方與地方之間也有競爭,畢竟利益訴求點各不相同。

    陸運和漕運並不是零和博弈,問題只在於平衡各方,這就得大家都坐下來商量了……

    ————————————

    第二天沒有早朝,暫停一天,

    鄔闌心想,這不會是陛下不想提俸祿問題而故意迴避的吧?好吧,就算皇帝任性,大臣確實也沒法,那皇帝不想上朝,除了御史要嘰歪幾句,別人也管不了的。

    她已經把該做的事都做的七七八八了,好不容易纔等到皇帝來上書房辦公。這次她又‘故技重施’,只是李東燕卻沒有‘配合’她,只冷冷的看着她。

    你不理我正好!鄔闌心裏這樣想着,然後拿起賬本遞到永明帝桌案上,說道:“陛下,您讓小臣整理的東裕庫的賬本已基本完成,請過目。”

    永明帝這次拿起了賬本,又隨手翻開先看了幾頁,見每頁大都以格格框框標註,框裏寫出數值,很少有整段文字的描述,即便有,也是簡單一兩句。但這樣標註出來的賬本一目瞭然,而且分門別類清晰,能很快查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永明帝還是很滿意,因他曾見過鄔闌做的賬,一直印象深刻,雖然與當下記賬方式不同,但確實很方便查賬,稍加解釋也能融會貫通。

    皇帝自然不知道,鄔闌所用的是現代複式記賬法,與現如今官方通用的四柱記賬法,以及民間商行中流行的龍門賬記賬法有所不同。雖然原理差不多,但形式更爲簡潔,而且容易上手。

    再說賬本里所反映的內容,其實就是皇帝個人收入。拋開金花銀不說,實際收入很雜,有實物也有銀子,大致可分爲幾個部分,一類是土地收入,包括皇莊、宮莊的子粒銀。

    京畿內的皇莊有三十餘處,將近四萬頃土地面積,但這部分收入不會全部入女官庫。而三大宮,乾清宮、慈寧宮和坤寧宮都各自有自己的宮莊,加起來還有一萬多頃,

    而三宮歲進子粒銀未六萬餘兩,平均一宮兩萬兩。

    這收益如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