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八十年代村支書(女穿男) >第7章 玉米糊糊(續)
    “別急的像個猴似的,奶奶還沒動筷呢!”

    喫糊糊的時候,劉明健見劉明康沒等奶奶動筷子就拿着碗急吼吼的往嘴裏倒,用手上的筷子輕輕地敲了一下他的手背,他立誓要讓這一輩子的劉明康成爲一個五好四德的好青年,同時也要讓他知道怎麼尊重女性。

    於是,劉明康幾乎是從娘肚子裏面就開始接受自家哥哥愛的教育了,平日裏也算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只是一旦餓極了他就有些不管不顧了。

    “好啦好啦!明健,別這麼說明康,他只是有些餓了而已,教他兩句就可以了,別動筷子。”

    葉川翠一邊說着,一邊拿起了筷子往自己的嘴裏塞了一口玉米糊糊,以示自己動了筷子。

    他們如今喫的玉米糊糊是由玉米糝熬製而成的,所謂玉米糝,就是將成熟的玉米磨成顆粒狀態的大小,然後曬制而成的。它是北方農村早期時早餐上常喫的一種粗糧,是主食之一。這種粗糧的好處是營養價值含量高,做法很多,可以做成玉米糝粥、玉米糝棗米飯、米糝豆漿、玉米糝餅等。在後世,受到了無數想減肥的愛美女孩的追捧。

    可是就是這麼一道在50年之後被無數愛美女孩追捧的減肥美食,在他們如今這個饑荒遍野的年代,這幾乎是沒辦法才喫的東西。畢竟減肥和填飽肚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玉米糝比較硬,難煮熟,煮之前最好用水浸泡12個小時以上,可以減少烹煮時間。那麼硬的玉米糝,後世有高壓鍋電飯爐都那麼難煮,而在他們如今這個連大鍋都被繳上去的背景下,僅靠一口小鍋煮那麼幾個小時,能頂個什麼用?這玉米糝到底硬到什麼程度呢?反正劉明健這個最喜歡喫硬東西的人都有些烙牙!這鍋裏面也不可能加任何棗子豆子之類的,這些都是要上交的。

    唯一讓劉明健鬆了口氣的事是他不用喫大鍋飯,最饑荒的幾年也已經熬過去了,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一邊食不知味的喫着玉米糊糊,一邊看着咕嚕咕嚕喝的正香的前世老爸,劉明健又是微微一嘆,劉明康的陰曆生日是9月19日,四年前葉川翠見兒媳婦昏倒了,哪怕她再不待見自己這個喪門星兒媳,可她大孫子不能沒有母親。她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好,如果這時候不管謝蓮花,辣椒奶大孫子誰能照顧呢?

    想到這裏,她就讓扶着她的小閨女去請她侄孫劉宵琢,說是侄孫,其實劉宵逐的年紀比她還大了不少,快和她爹一個歲數了,沒辦法,誰讓她嫁的男人輩分大呢!

    劉霄琢小時候體弱多病,多虧了她男人的爺爺發善心,才讓他勉勉強強的長大了,所謂久病成良醫,劉霄琢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醫術,可他在這方面還真有點天賦,靠着幾本老祖宗傳下來的醫書,倒讓他成了這十里八鄉有點名氣的土郎中。村裏人生了點什麼病,捨不得花錢,都是提點東西找他看的。

    因爲劉宵琢對於整個劉家村都有大恩,加上他平時生活簡樸,哪怕是□□的時候,紅兵娃娃們也自動規避了他。因此,他的日子和往年沒有什麼區別。

    當年劉宵琢過來給謝蓮花看了一下後,說出了和劉明健一樣的判斷,又給謝蓮花開了點保胎益氣的藥,便回去了。葉川翠一聽自己的兒子還有一個後,激動之下也沒那麼生謝蓮花的氣了。在謝蓮花月份大了之後,還主動照顧謝蓮花。因此,雖然那時候生活比較艱辛,但好賴還是讓謝蓮花平平安安的生下了劉明康。

    本來他們這一輩從的是他字旁,不過如今也不是那古代,加上村子裏的人多,他們作爲長輩,輩分是大了,可能用的字也被人用的差不多了,加上劉鈺厚在世的時候老是念叨着讓孩子健健康康的,劉明康就被起了這麼個名,和上輩子一樣。

    爲了防止劉明康像上輩子那樣大男子主義以及重男輕女,劉明建自從劉明康能跟在自己屁股後面跑之後,就一個勁的給他灌輸男孩子要讓着女孩子,對女孩子要尊重之類的想法,力保劉明康不會變成上輩子的那個渣康。

    除此之外,劉明健閒暇之餘老是往劉宵琢家裏跑,他給謝蓮花診脈給了劉明健粘着他的機會,當時他給謝蓮花整完脈後,他就裝作懵懵懂懂的樣子纏着劉宵琢,用一副崇拜的眼神看着他然後循序漸進的提出要和他學醫術。

    說起來,劉明健上輩子之所以能接觸到醫術和這位侄孫有很大的關係。要追溯的話,得追溯到上輩子的1968年底的上山下鄉運動。

    1949年,華夏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爲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

    1968年12月,偉大領導人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鄉運動由此大規模展開。

    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農村參加勞動。

    直到進入70年代以後,國家纔開始允許知識青年以招工、考試、病退、頂職、獨生子女、身邊無人、工農兵學員等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名義逐步返回城市。

    1978年10月,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才決定停止上山下鄉運動,並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業問題。

    1968年到1978年,這十年間,無數知識分子遭到迫害,後海亦有無數進步?青年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這廣曠的田野間。

    劉明健上輩子出生於1996年,這上山下鄉活動只存在於謝蓮花的口述之中,具體如何?他是無法想象的。不過,他們劉家村當初也是來了好大一批知青,從1968年到1978年,這十年間,00碎碎下放到他們劉家村的知青有200多人。不過,70年代之後,有一些人找關係走了,算起來的話,最多的時候大概100來人的樣子。這其中,一呆就是十年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更有一些人因爲家庭破碎,又沒考上大學的緣故,一輩子留在了劉家村。

    劉明健之所以知道得這麼清楚,是因爲他的老師就是一個在劉家村呆了一輩子的知青老人,同時她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劉宵琢的二孫媳婦。上輩子,他被劉明康留在老家,6歲的時候,意外碰見了他老師,跟着她學習了幾年醫術,發掘了自己的醫學才能。也是因爲跟着她,他纔有了長大以後學有所成,報效國家的想法。不得不說,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們,都有一顆赤騰騰的報效祖國的心,而如今的劉明健也不例外。算算日子,老師她大概還有兩年時間就要來劉家村了。

    至於爲什麼不直接跟老師學?一來是因爲他老師的醫術來源於她男人的爺爺,也就是劉宵琢,學醫這東西沒有個十一二十年的功底是出不了師的,等到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二來是因爲學醫也講究童子功,放着劉宵琢這麼一個現成的老師不拜,專門等個十幾二十年,沒必要不是。

    說起來,學醫的意外之喜也很多。是因爲他在學習這方面有天賦,贏得了劉宵琢的喜歡。因爲輩分的原因,劉宵琢沒有收他當徒弟,但還是把他當學生看。有時候見他餓得實在可憐,還會往他手裏塞一小塊喫的。像什麼紅薯面、野菜粑粑什麼的是常規操作,帶了一小顆紅棗的蒸糕,過個三四個月什麼的,他也能喫到一回。不過劉明健也沒有那麼自私,劉宵琢給他的喫的,能帶回去的,他儘量帶回去,努力讓奶奶媽媽以及劉明康能喫一點營養。

    除此之外,也正是因爲學醫,學習強國系統勉強認爲他這是在學習,這才能勉強開放一部分系統的開放功能,讓他上課的時候,賒的積分並不是太多。但老是這麼賒着也不是個辦法,這書到底是要讀的。

    只是想到家裏如今這情形,劉明健又不由得嘆了口氣。當初渣康之所以能讀書,是因爲家裏只有他一個兒子,加上家裏好歹還留有一點點積蓄,勉勉強強讓他讀了兩年。至於後來渣康是怎麼繼續讀下去的?劉明建就不怎麼清楚了。

    如今多了一個他,劉明健也不能奢望着到時候再想辦法,他如今就得想辦法把自己的學費掙出來。只是如今這個年代,能掙錢的法子極少,適合他這個六歲孩子的法子更是少之又少,怎麼辦呢?劉明健眼睛一轉,把主意打到了系統身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