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是低調的修真神探 >第四十二章 瓷器鑑定
    陳華鋒來到瓷器館,發現瓷器主要以宋元明清4個朝代爲代表,各有千秋。

    宋代隨各地新興窯場不斷出現而發展,涌現出不少馳名中外的瓷窯,所謂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代形成品種豐富多彩、造型簡潔優美、裝飾方法多樣化的特點。官私名窯名瓷風格各異,百花爭豔,各現獨特風格之美。

    存世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2.0786億港元拍賣成交。

    元代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裏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

    其中元青花存世較少,目前拍賣價最高的就是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8億4千萬港幣。

    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爲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爲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爲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此時瓷胎也趨向薄,細、白的需求,在坯身上記住款式也從此開始,年代、堂號、人名都有,使考據有更確實的辨認。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就以2.24億華夏幣拍賣成交。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峯造極,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工藝創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藍彩、金彩也出現在五彩瓷器畫面上,色彩淡雅是其特點,從而豐富了清代瓷器裝飾。

    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5.54華夏幣在拍賣會成交。

    目前傳統眼學鑑定,主要通過對古瓷器實物本身進行分析的鑑定方法。這種方法有實踐性的優點,也有經驗侷限性的不足。主要是通過對古瓷器的“七大特徵”(即造型、胎質、釉質、彩料、紋飾、工藝、款識)的比例辨別來對古瓷器的窯口、生產時代、官民窯區別以及真僞狀況進行定性分析和判斷。

    但這種方法的根本缺陷就是從感性經驗出發“就瓷論瓷”,即或是理論成果,也在文化視野和方法上帶有很多侷限性,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存在較大的距離。隨着現代科技方法在贗品製作上的利用,許多傳統的鑑定經驗已經失效,一些頗有鑑定經驗的古瓷鑑定專家在現代高仿“古瓷器”面前躑躅不定甚至走眼。

    陳華鋒不斷分析和對比各個朝代的瓷器,再結合新的科學檢測方法,發現一個新的科學方法可以通過意念的掃描分析,通過眼睛的觀察,再加上腦海的數據分析,可以完全代替科學檢測設備的使用,從而可以準確判斷瓷器的真僞。

    這個科學檢測方法就是陶瓷釉質的老化鑑定。

    陶瓷表面有一層光滑、明亮、堅硬的物質稱爲釉。釉是由石英、長石等多種原料混合、粉碎後,施於器物坯胎的表面,再經高溫燒結形成的玻璃態物質。

    經高溫熔融形成的釉子,是一種玻璃態均質體。其內部結構是無序的,在自然環境中,呈亞穩定狀態。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內部結構會不斷自動地進行調整,由無序的亞穩定狀態逐步向有序化的穩定狀態轉變,形成微細晶體,這就是釉子的“脫玻璃化”現象。正是由於釉子存在這種自然“老化”化現象,致使其內部結構隨着時間的推移在不斷髮生變化,表現形式就是其透光性逐漸降低,對光線散射性不斷增強。

    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上去要比新品柔和、溫潤,時代越久,這種反差就越大。有些品種的古陶瓷,這種“老化”現象表現得尤爲突出,甚至造成釉面出現不同形態的微裂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微裂紋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只有藉助現代科學儀器才能發現。

    造成這種微裂紋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在釉質內形成顯微晶體的過程中,會造成內應力不均勻,當這種內應力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使釉子內部和表面出現微裂紋。

    造成釉質脫玻璃化程度不同的原因,除去年齡因素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因素。一是成份因素,也就是說不同化學成份的釉子,其“脫玻化係數”是有差異的。二是燒成因素,釉子的燒成溫度和燒成時間也會對釉子“脫玻化係數”造成一定影響。要真正得到釉質的老化係數,必須在測得其“脫玻璃化係數”的基礎上,對該數據進行必要的分析和處理,即乘以其成份係數和燒成係數,最後才能得到釉質的“老化係數”。

    釉子的“老化”,是陶瓷器自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不斷髮生的一種特有的變化。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它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髮展。因此形象地稱作陶瓷器的“年輪”特徵。

    只是開始階段發展較快,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化日趨緩慢。通過對JDZ青花瓷片的檢測發現,這種變化具有明顯規律:前150年變化速度最快,隨後開始放慢速度,500年以後變化越來越小。前150年爲快速變化期,150-500年爲慢速變化期,500年以後稱相對穩定期。就可以用它來鑑定陶瓷的大致生產年代,主要是用它來區別現代仿品和民國前的產品。

    以JDZ青花瓷釉爲例:新仿品(包括經過各種作舊處理後的瓷器)的老化係數在0.06—0.10之間,絕大多數爲0.08;民國至清代未期的產品,老化係數在0.10—0.13之間;清代中期至明代未期的產品,老化係數在0.11—0.16之間;明代中期至早期的產品,老化係數在0.14—0.20之間;元代產品的老化係數在0.18—0.28之間。宋代產品的老化係數在0.25-0.35。

    如果以橫座標表示年代及其釉子的脫玻係數來作圖,便可以獲得釉子老化係數與其生產年代的相關曲線。

    首先對瓷器進行老化係數分析,只要老化係數在0.10以下就肯定是假的仿品。

    如果元青花的老化係數在0.15,那就有可能是明代仿元青花,那價值也不菲。

    如果老化係數與年代相符,則通過對古瓷器的“七大特徵”(即造型、胎質、釉質、彩料、紋飾、工藝、款識)的比例辨別來對古瓷器的窯口、生產時代、官民窯區別以及真僞狀況進行定性分析和判斷。

    這樣瓷器就可以判斷七八不離十,再也不怕被打眼了,陳華鋒擔任瓷器鑑定大師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