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兩塊木頭(附錄天外有天,人應該虛懷若谷)
    兩塊木頭

    雕刻師物色到兩塊木頭,一塊上等佳木,一塊普通雜木。

    雕刻師打算把佳木雕成一尊佛像,雜木用來燒火。

    當動手雕刻時,佳木一個勁地叫痛,四處亂蹦,一點也不配合雕刻師,還弄壞了好幾把雕刀,雕刻師也流了很多血!

    一氣之下,雕刻師把佳木扔進了竈間。

    雕刻師試着向雜木動刀時,發現雜木很配合,也不叫痛,於是便把它雕面了一尊精美的佛像。

    佛像後來被供奉在廟裏,受了千年的香火,竟昇天成仙了。?

    附錄:

    老子道德經解讀(2),天外有天,人應該虛懷若谷

    道德經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爲美,是因爲醜惡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爲善,是因爲不善的存在。

    所以有和無相對而生,難易相較而成,長短相比而顯現,高下相互比較依存。

    音與聲相互應和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前後相互追隨才能形成順序。

    因此聖人處事,能順應自然,用無爲的態度行事,用不言的方式實施教化。

    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干預,創造萬物而不據爲己有。

    化育萬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萬物卻不認爲是自己的功勞。

    正是因爲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才會永存不滅。

    解讀

    人世間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等,都是相對而存在的。

    它們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有其一才能顯出其二。並且兩者之間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生活中看人看事,一定要辯證的看。

    如果只盯着其中一面,忽略或看不到另一面,就是偏頗的、不全面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有比較纔有鑑別,有區分,但比較的結果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就美醜來說,什麼是美、什麼是又是醜呢?好像沒有固定的標準。再美的人,也有比他更美的。

    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視角不同,對美醜的界定就不同。

    可能有些人覺得一個女孩並不漂亮,但另外一個人卻“情人眼裏出西施”,認爲世界上只有她最好看。

    所以她究竟是美還是不美呢?

    再說善惡,也是相對而言的。

    我們很多人有時候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在地鐵上給年老體弱者讓座、鄰里之間相互幫忙、喂流浪貓等等。

    那麼相對於一些冷漠的、沒有同情心、甚至會傷害弱者的人來說,我們就是善良的。

    但是,比起更多默默做公益、傾一己之力爲社會奉獻的人,我們就相形見絀了。

    然後是高低——泰山巍峨聳立,爲五嶽之首,但與珠穆朗瑪峯相比,卻又顯得低了。

    所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

    聖人,也就是得道的智者,正是明白這個道理,纔會“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圖片

    瞭解過《易經》的朋友都知道,64卦中,有一個“謙”卦,它是唯一一個六爻全吉的卦。

    謙卦的卦象是地在上,山在下。

    山本來是比地要高的,但此時它卻屈居於地下,這就表示了一種高貴的謙虛。

    謙卦之後爲豫卦,表示喜悅。

    這正是易經要告訴我們的,人如果有了謙虛的胸懷,虛懷若谷,就能得到快樂。

    人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性。你有的別人未必有,你沒有的別人可能會有。

    不必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擡高自己。

    也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壓低自己。

    高看他人,弱化自己或者擡高自己,看輕他人都是不可取的。

    學會取長補短來完善自己,從而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只有認清自己,揚長避短,

    不盲目樂觀,也不妄自菲薄,才能穩步向前。

    再來說說難易和有無。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難和易是相對的。你認爲難的,別人可能覺得很容易;你認爲容易的,別人也許覺得難。

    難是由無數個易疊加起來的。

    就像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課本知識都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讓一個小學生去解高等數學,對他來說相當於天書無疑。

    只有基礎打好了,之後的也就不難了。

    當我們面對難題時,不要輕言放棄。

    只有經過了難,我們才能更深刻體會到易。

    面對自己解決不了難題,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集思廣益,比自己埋頭苦幹要好的多——衆人拾柴火焰高。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地球上的一次旅行,旅途上的一切都是過客,終將離你而去。

    我們只要享受這個過程就好,不必執着於一切得失有無。

    無就好比是一個容器,只有中空,纔可以盛物。

    所以人在做事情遇到阻力,一時沒辦法解決的情況下,要試着按下暫停鍵,放空思想,騰出些空間來,說不定瞬間豁然開朗,新的思路,解決辦法就進來了。

    無也好比人的思想靈魂,看不見、摸不着,但它是存在的,而且統領着人的一切行動。

    沒有思想和靈魂的人,無疑只是一具行屍走肉。

    從容器和人可以看出,無和有是共生共存的,無就是有,是看不見的存在。

    看不見,不能說沒有。

    無可讓你靜思,獲得奇思妙想,無是你擁有的開端。

    世界就是一個充滿矛盾和對立的存在,正是這樣才能達到平衡,合乎自然。

    聖人正是參透了事物的兩面性,相對性,才能做到不偏不倚,讓萬物順其自然發展,互相制衡。

    有就是無,一切皆是浮雲。

    聖人已經看透了生死有無,不貪功名。

    所以只做自己該做的事,不求回報,不居功自傲,以身作則,給世人潛以默化的力量。

    而正是因爲這樣,人們才能記着他的豐功偉績,一代一代的傳揚下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