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嫡長子 >第647章 何爲中華?
    如果是正德三年、五年,有人談到禮,這個詞可能會在朱厚照的腦海裏閃爍一下,但不會有太多的重視,可眼下已經正德十年。

    說一句物質極大豐富,這肯定不對,但國力確實有較大的增長,而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也出現了。

    就是之後是什麼?

    朱厚照在行宮裏和臣子們宴飲的時候,就在說:“朕每讀唐史,都會覺得安史之亂尤爲可惜,繁華鼎盛的王朝一夜之間變得破敗虛弱。與此相比,漢初經歷了文景之治以後,並沒有這樣的內亂,不過武帝開疆拓土,功績自然彪炳史冊,可國力確實也耗費大半。似乎擴張、衰敗這就是答案?

    所以也許沒有安史之亂,大唐也會一天天將國力消耗殆盡。這個問題往深處想……各位愛卿,你說我們漢人究竟是個怎樣的民族,所建立的又是怎樣的王朝?是不是永遠這樣演進下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麼我們君臣今日所積攢這些軍力、民力,是不是也會在一場大戰之後消耗一空?”

    這一點就較爲深刻了。

    有時候還不能這麼想,就像一個人一樣肯定都會死的,生老病死這是規律,但不能就此消極下來。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諸位愛卿,大明朝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有些問題是需要思考的。這涉及真正的國政,比如說西域、蒙古,明軍去將那裏打下來,朕可以自信的說不是難事,這是一種功績。不過朕今日聽了關延卿等一番討論,忽然覺得除了君王和將領的功績這個理由,咱們應該再挖出一些理由來。”

    王炳、楊廷和、劉健……大臣們聽了以後也都紛紛冥思點頭。

    王炳道:“臣在當兵部尚書的時候,如何擊敗韃靼是最要緊之務。當時就有人和臣探討過,草原上也存在同樣的循環、或者說是困境。”

    朱厚照擡頭,“喔?是什麼?”

    “草原人天生都是逐水草而居,一地喫完則去下一地,若是水草豐盛,則人丁滋生,牲畜繁衍,於是走向興盛,可繁衍到一定的程度,水草的消耗趕不及生長,於是部落與部落之間開始爭鬥、這樣人口又迅速減少。換句話說,老天爺賜予他們的那片地,天生就有一個承載的上限。”

    楊廷和等人聽了紛紛點頭,“當年太祖皇帝洞見萬里,也曾說過胡虜無百年之國運。”

    朱厚照則藉此提出一個問題,“草原有上限,咱們漢人有沒有?兩京一十三省耕地是有定量的,盛世之時人丁滋生,一旦到了上限,大明的子民又將如何?”

    “恩,陛下今日所言確實發人深省,其中蘊含的道理事關王朝興盛,不可不察。”王炳奉承道。

    “這都是今日山東替我等找到的契機啊。”

    劉健謙遜表示,“此皆陛下勵精圖治之功。”

    “總之,朕今日是有所得的,山東沒有白來,京師也沒有白出。所以說你們就不該天天把朕關在紫禁城中。這個,介夫啊,”

    “臣在。”

    “這件事你來辦。什麼意思呢?朕是覺得關延卿所說的‘禮’之一字,確有必要引起重視,這是個好建議啊。所謂聽聞納諫,他雖然說的辛辣,但對的話,朕不得不聽,也不能不聽。但重物質,朝廷可以開墾更多土地,種下更多糧食,可要重禮,究竟要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纔夠,這些問題都需要探討和思考。

    關延卿借用了《禮記》的話: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朕覺得要與時俱進,更具體一些,比如說西洋人,他們的禮就和咱們的不同。所以這句話今日應該這樣講,今漢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楊廷和一向腦袋清醒,他點點頭,“陛下的意思,是要朝廷明晰漢人應遵守的禮節。”

    “不,不,不要用遵守這個詞。”朱厚照仔細思考一番,“用民族特點,能區別於西洋人的民族特點。比如說忠誠、孝順,這是古之先賢便推崇的,我們這些後人同樣不能忘記,不僅不能忘記,而且要繼續宣揚下去。此外,還有儒家、道家,這些都是西洋所沒有的。

    如果說堅船利炮那是看得到的具體成果,那麼這些文化概念,以及漢人同樣所形成的共識就是無形的資產,是這些無形的共識將我們緊緊的綁在一起。西洋人他們的記憶裏沒有華夏、沒有孔孟,沒有秦皇漢武、沒有唐宗宋祖。”

    ……

    <div  class="contentadv">        這樣的話題越是往下討論,越是覺得是很深的內容。

    但朱厚照覺得很有必要。

    爲此他還在濟南多停留了幾天,就是要藉着這股勁頭……哪怕不能一夜之間就把問題說透,但至少有個方向。

    而這個問題的高度被皇帝一再拔高。

    因爲現在的大明和歷史上的已經不一樣了。

    開海之後,大量的大明百姓走了出去,也有大量的海外人進來。

    其實我們中國人沒感覺,因爲我們的文脈夠長,文化夠強,可以抵擋得住文化的衝擊,儘管有許多地方也敗下陣來。

    實際上,有的國家和民族已經被衝擊的七零八落了。

    比如說韓國,他自身沒有底蘊,在儒家文化影響他的時候,他就長得像儒家,在西方文化衝擊他的時候,他又在各個領域努力呈現出西方的樣子,整個國家在這個層面敗下陣來。然後在轉換的時候搞得亂七八糟,現如今自己人看不懂自己的歷史,在極度自卑和莫名其妙的自負中逐漸扭曲。

    其實在我們自身的內部也存在這樣的案例,比如很多少數民族即便暫時在軍事實力上強過中原王朝,但它統治集團的內部總是忍不住要漢化。一旦漢化,等到它再衰弱,這個民族可能就消失不見了。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所以大明今天面對這種變化,需要朝廷重視需一點方面的建設。

    構建自己的民族概念,強化自己的文化自信,在這個過程中讓數千萬大明百姓形成一個共同的信仰和認識,從此以後作爲一個凝聚力強大的族羣出現在世界的舞臺上。

    這是個很大的課題,朱厚照一個人無法包攬,此外還需要和16世紀的現實結合起來。所以他讓楊廷和來主抓。

    “這件事……就放到南直隸來做吧。”皇帝揹着手,在屋子裏來回踱步,“綱舉目張啊,朝廷先頒佈一個綱領,先把大明的事說好說完整。當年太祖皇帝提出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這個中華,具體又是指什麼?”

    楊廷和自是知道皇帝越發重視這一點,因而不敢大意,說道:“值此內外交流日益頻繁之際,陛下今日之所爲不僅恰到好處,亦會造福於後世!”

    王炳也道:“臣以爲可以再論述一下背景。今日之寰宇世界,也是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相爭的世界。”

    所謂相爭的世界是現實。

    而應對這種競爭的現實,自然而言的演進就是要爭搶民族生存的空間,只是王炳暫時還沒那麼講或者他自己也沒想到。

    “不錯不錯。”朱厚照滿意的點頭,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那麼此事便先這樣定?介夫你來執筆,到南直隸的時候向天下宣讀。等之後回到京師,再具體商議細節、路徑和目標。如何?”

    兩個老臣同時行禮,“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