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亂明風雲 >二十、聞香教
    聞香教爲明代民間宗教,爲白蓮教分支之一,又稱東大乘教。 .

    萬曆(1573~1619)年間,河北灤州石佛口之王森所創立。自稱曾救一狐,狐自斷其尾贈之,有異香;以此號召徒衆,人多歸附,故稱聞香教,自號聞香教主,教徒遍及冀、魯、贛、晉、豫、秦、川等地。信奉燃燈佛、釋迦佛、未來佛,宣揚三期末劫、返本歸源等思想。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度入獄,後死獄中。其子好賢與徒弟徐鴻儒繼續傳教,天啓二年(1622)組織起義,徐鴻儒自稱中興福烈帝,建元‘大乘興勝’,不久敗亡。王森之子孫復將聞香教改爲清茶門,代代傳習,嘉慶年間始趨衰微。

    聞香教是明清兩代規模龐大、危害嚴重、而且延續長久的一宗邪教組織,創立者王森,明順天府薊州人,原姓石,名自然,託庇完宗王皇后,遂冒姓王。王森父子對本教的師承諱莫如深,意在神化本教,使人不知其出處,但王氏家族承認(實爲自撰)妖狐贈香、以香立教的傳說。其實,聞香教源出於羅祖教的一支"大乘教",但由於聞香教晚出,對各種教義書《九蓮經》,主旨與其他民間宗教大同小小異。

    王森於1595年前創建了聞香教,且在自己所居住的灤州,營造出了一宗教聖地--"聞香教教都"石佛口。

    據傳說,三百多年前的石佛口建築面積並不大,周長只有四華里。但建築規模卻特別講究。首先是四圍設置"前亭(張亭子)、後店(後店子)、東谷(雷谷莊,後改稱雷莊)、西樓(徐家樓)",以負責接待四方"朝貢"信徒。"教都"石佛口本身,則是結構嚴謹,氣派十足。四圍城牆牢固,城門雄偉;城內東西大街兩頭修築兩大牌樓,分別刻寫有"青山主人"、"彌勒轉世"。作爲教主的王家,則顯示出特殊氣派--內院有客廳、書房、繡樓、花園,側院有衛廳、武場、膳房、魚塘……城外則建築有龐大廟宇羣:城東北山腳下爲"神主廟"(後人慣稱其爲"雹神廟"),廟內供奉兩米高紅色花崗石石雕彌勒佛像(石佛莊--石佛口由此而得名。每年端午節,這裏便有持續一個月的盛大廟會。廟內和尚接受進香施主施捨的香油就有好幾鼎缸。村人稱,60年前的廟會還有如此規模);西關爲老爺廟、娘娘廟、土地祠、三官廟;南關爲菩提寺(寺內正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其身後便是手執金剛杵的韋馱佛)、八仙觀、城隍廟。其中"神主廟"和菩提寺最爲壯觀,佔地面積都有百十畝。這些廟宇全都是雕樑畫棟,黃琉璃瓦蓋頂,呈現出一派金碧輝煌(這些建築,直到40年前文化大革命才被毀壞,廟宇中諸多器物被盜。近年有村民在遵化清東陵發現有銅佛之"說明"文字,有"來自灤縣石佛口";有村民於承德外八廟發現"千手千眼如來佛",佛背刻有"青山石佛口"、"大明萬曆三十七年躬鑄"字樣。)。

    更有顯示氣派的則是近似"皇陵"的王家陵墓--佔地百畝,豎立有二十四座"龜趺蟠龍透雕碑"(透雕爲"7眼"。村人稱碑座"贔屓"爲"王八",對整個碑的稱謂則是"王八馱石碑"。有關石碑,至今村人還傳說,當年"日本鬼子炮轟不碎","漢奸劉佐周馬拉不倒"。**時只剩6座,被"破四舊"埋入地下。有村民至今還保存一石碑"龍頭";村民稱,埋入地下者還容易挖掘。另有,40年前"破四舊"曾掘開一座墳墓,明堂碑標明墓主身份爲"道路將軍",墓內合葬男墓主與其七個妻妾,隨葬金飾總重量僅僅一兩)。還有,王家使女衆多,有終身不嫁而終老於王家者,則在北邊陳山頭另闢墳墓,稱"孤女墳"。

    有關王森"得道"傳教,及"教都"神話般崛起,至今還流傳好多傳說。但如果冷靜觀察今日梵蒂岡、耶路撒冷和麥加等宗教聖地的輝煌建築,和"朝聖"信徒們那令一般人難以理解的虔誠與狂熱。就會理智地推斷出當年石佛口"教都"崛起的必然。

    王好賢、徐鴻儒。王森死後,三子好賢繼承教權,其人頗具政治野心,在其掌教期間,一方面與朝廷配合,一方面暗與山東徐鴻儒、北直周印等教內傳頭籌劃起事,以奪取天下。明天啓二年(1622年),徐鴻儒、於弘志等領導農民起義。正當義軍與明軍血戰之際,王好賢卻躲在灤州石佛口。起義失敗後,王好賢攜帶妻妾兒子南逃。天啓三年(1623年)冬,王好賢在揚州被捕,天啓四年(1624)初被殺。

    /34/3ml


章節報錯(免登陸)